鏡頭選型大有學問,匯萃手把手帶你入門鏡頭選型
在整個機器視覺系統中,鏡頭是圖像采集部分的重要成像部件。因為受到整個系統的制約,所以機器視覺鏡頭選型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機器視覺系統。鏡頭的基本功能就是實現光束變換,鏡頭的質量直影響到機器視覺系統的整體性能,合理地選擇和安裝鏡頭,是機器視覺系統設計的重要環節。
工業鏡頭選型需要確定的信息
1、是否需要用到遠心鏡頭
2、是否需要用到濾光片
3、是否對鏡頭景深有要求
4、鏡頭是否兼容相機芯片尺寸
5、鏡頭的接口是否和相機一致
6、鏡頭的最近工作距離確認
7、鏡頭焦距的確認
8、鏡頭的畸變是否會影響到視覺檢測
工業鏡頭類型分析
1、按焦距分類:定焦鏡頭、變焦鏡頭
定焦鏡頭:焦距固定,光圈可調,帶聚焦微調,只有較小的工作距離,視野范圍隨著距離變化。
變焦工業鏡頭:焦距可以連續變化,尺寸比定焦鏡頭大,適合物體變化,像素質量不如定焦鏡頭。
2、按鏡頭接口分類:C口、CS口
C接口是目前機器視覺系統中應用比較廣泛的鏡頭接口之一,具有重量輕,體積小,經濟多樣等優勢。
CS接口添加一個轉接環即可變換成C接口上,C接口的法蘭距是17.5mm。它們之間相差5mm。
3、特殊鏡頭:顯微鏡頭、微距鏡頭、遠心鏡頭
顯微鏡頭一般是指成像比例大于10:1的拍攝系統所用,但由于現在的攝像機的像元尺寸已經做到3微米以內,所以一般成像比例大于2:1時也會選用顯微鏡頭。
微距鏡頭一般是指成像比例為2:1到1:4的范圍內的特殊設計的鏡頭。在對圖像質量要求不是很高的情況下,一般可采用在鏡頭和攝像機之間加近攝接圈的方式或在鏡頭前加近拍鏡的方式達到放大成像的效果。
遠心鏡頭主要是為糾正傳統鏡頭的視差而特殊設計的鏡頭,它可以在一定的物距范圍內,使得到的圖像放大倍率不會隨物距的變化而變化,這對被測物不在同一物面上的情況是非常重要的應用。
4、按不可見光:紅外鏡頭、紫外鏡頭
一般鏡頭是針對可見光范圍內的使用設計的,由于同一光學系統對不同波長的光線折射率的不同,導致同一點發出的不同波長的光成像時不能會聚成一點而產生色差。常用鏡頭的消色差設計也是針對可見光范圍的,紫外鏡頭和紅外鏡頭即是專門針對紫外線和紅外線進行設計的鏡頭。
工業鏡頭參數分析
1、焦距
焦距是指鏡頭的光學中心到成像面焦點的距離,焦距長短決定拍攝的工作距離成像大小、視場大小、景深大小,一般常用的鏡頭焦距為4mm、6mm、8mm、12mm、16mm、25mm、35mm、50mm、75mm。
2、光圈
光圈系數是鏡頭的重要內部參數,它就是鏡頭相對孔徑的倒數,光圈系數的標稱值數字越大,也就表示其實際光圈就越小。
光圈系數(F)=有效焦距(f)/通光孔徑(D)
3、工作距離
工作距離指的是鏡頭第一個面到所需成像物體的距離。它與視場大小成正比。
工作距離/視野范圍長邊(或短邊)=焦距f/CCD長邊(或短邊)
4、視場
視場指觀測物體的可視范圍,也就是充滿相機采集芯片的物理部分,對于鏡頭而言,可觀察到的視場跟鏡頭放大倍率及相機芯片選擇有關。因此通常建議根據被觀察物體的尺寸,先確定所需的視場,再確定相機芯片尺寸及鏡頭放大倍率一般鏡頭視野范圍比被測物稍大一點。
5、放大倍率
遠心鏡頭放大倍率一般為定值,因此安裝高度也是固定的,因此我們可以根據相機來選擇我們需要的鏡頭,或者根據鏡頭來選擇我們需要的相機。
光學倍率 = 芯片尺寸/視野大小
6、分辨率
鏡頭的分辨率是指在成像平面上1mm間距內能分辨開的黑白相間的線條對數,它的單位是“線對/毫米”。 分辨率越高的鏡頭,所拍攝的影像越清晰細膩,鏡頭的分辨率需要大于等于相機分辨率。
7、景深
鏡頭在垂直方向上能清晰成像的空間距離,稱為景深。在實際應用時,當需要大的景深無法滿足時,可考慮減小光圈,增大曝光時間或光源亮度來滿足。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物距越長,景深越大,物距越短,景深越小。
8、畸變
鏡頭在成像時,圖像會產生形變,叫做鏡頭的畸變。通常情況,拍攝的視場越大所用的鏡頭焦距越短畸變越大。在實際應用中若對拍攝圖像要求較高的可采用遠心鏡頭,能很大程度的減小畸變。
匯萃智能作為機器視覺核心技術的領航者,已經在工業機器視覺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我們的機器視覺智能軟件 HCvisionQuick搭載配套硬件包括視覺處理器、相機、光源、鏡頭及附屬配件等,能夠很好地滿足包括檢測在內的多種視覺需求,為客戶提供高精度、高穩定性的機器視覺解決方案。
如果您在機器視覺領域有任何需求,匯萃智能都愿意成為您強大的合作伙伴。我們擁有先進的技術、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團隊,為您提供最可靠的解決方案。選擇匯萃智能,就是選擇品質與未來!
返回頂部
2025 年4 月 24 日,杭州獨角獸與準獨角獸企業榜單正式揭曉,作為深耕機器視覺領域的硬核科技企業,我們榮幸地入選 “人工智能與具身智能” 準獨角獸企業,同時繼續以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 “小巨人” 企業的身份,在這份備受矚目的榜單上留下印記。此次登榜,既是公司技術創新實力的集中體現,也標志著其在“AI+先進制造”領域的標桿地位進一步鞏固。
2025年4月25日,杭州發布首張人工智能產業全景圖譜《杭州AI臥龍圖》,匯萃智能作為“杭州AI108將”上榜“臥龍圖應用層——AI+先進制造”領域。 圖片 《杭州AI臥龍圖》全景式勾勒出杭州AI產業生態,金龍代表"杭州六小龍",青龍代表"杭州AI18羅漢",白龍代表"杭州AI108將"。入選企業被劃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三個層次。其中,應用層是人工智能產業中的關鍵力量,企業憑借其技術落地能力和賦能效應,推動各行業提升生產效率、改善服務質量并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圖
機器人上料技術作為工業自動化的關鍵環節,通過融合機械、電子、視覺、控制等多學科技術,實現了物料的精準抓取等操作。其復雜性體現在系統集成度高、技術要求嚴苛以及對多樣化生產場景的適應性上。以下從技術組成、工作流程、關鍵技術及應用場景等方面進行詳細解析。
在現代工業生產中,精確度和效率是衡量一個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各種先進的檢測技術不斷涌現,其中光譜共焦技術憑借其高精度、無損檢測等優勢,在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項神奇的技術,并通過一個全新的實際案例了解它是如何改變我們的制造方式的。